電動汽車最大的優(yōu)勢就是環(huán)保。但如果這些汽車數(shù)以百萬計的廢舊電池得不到適當?shù)墓芾,電動汽車的環(huán)保優(yōu)勢可能會被抵消。
油價的飆升的同時,電動化技術在不斷提高,各國政府推出了相應的干預政策,汽車制造商紛紛做出電動化承諾,電動車的規(guī)模在不斷擴大。
伯明翰大學戰(zhàn)略元素和材料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教授保羅·安德森(Paul Anderson)在接受外媒采訪時表示:“電動車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速度快得驚人,在未來10到15年內會出現(xiàn)一個‘電池炸彈’,會有很多即將退役的電動車電池需要一個合適的去處。在未來十幾年,燃油車或許仍是道路的主宰,但也會有大量電動車將達到壽命的臨界點。”
被污染的洛杉磯▼
發(fā)展電動車應該是一個全面的氣候解決方案,而不僅僅是生產(chǎn)出沒有尾氣的汽車。“燃油車是骯臟的,它們排出的廢氣是環(huán)境惡化的罪魁禍首”,這個觀念其實已經(jīng)過時了。
事實上,根據(jù)美國環(huán)境保護局的數(shù)據(jù),所有的交通工具,包括公共汽車、火車、商業(yè)卡車和噴氣式飛機,在美國排放的溫室氣體中只占四分之一,該機構還指出,大多數(shù)車輛的污染物排放量已經(jīng)比20世紀60年代的車輛低了98%。
內燃機汽車的尾氣排放,只是影響氣候變化問題中很小的一部分,電動車需要在現(xiàn)有基礎上進一步改進,發(fā)揮最大的作用。
這就需要為電池制定強有力的生命周期計劃,日產(chǎn)和住友的合資公司4R Energy提出了三個“再利用”和一個“適度”。
第一個階段的再利用(Reuse)指的是在電池走到生命的終點之前,盡可能地讓它們物盡其用。
比如,從事故車上取下的電池可以再用于其他車況良好的車輛;蛘甙l(fā)展換電業(yè)務,正如VinFast、蔚來和換電公司Ample所倡導的那樣。
無論采用哪種方法,這都是充分利用電動汽車電池的最直接方式。
根據(jù)IbisWorld的研究,隨著電動汽車數(shù)量的增加,Reuse將成為一個不斷擴大的市場,F(xiàn)有的二手車零部件行業(yè)中將創(chuàng)造一個更大的、流動性更強的市場,該行業(yè)的增長速度已經(jīng)超過了美國經(jīng)濟的整體水平。
但是,無論多么充分地利用電池,都無法逃避這樣一個事實,那就是最終每個電動車電池都會在某個時刻“行將就木”,既無法提供令人滿意的續(xù)航,也無法維持足夠的容量,這時候就該進入下一個階段——“再利用”了。
第二階段的再利用(Repurpose)指的是將一個老化的電動車電池從汽車上移除,應用到其他領域,讓它繼續(xù)發(fā)揮余熱。
例如B級電芯可用于常規(guī)用途,如為電動火車道閘或非公路電動車(如電動叉車)提供電力,且不會引起續(xù)航焦慮。而C級電芯的退化程度更大,可以用于像緊急LED建筑照明這一類工作。
電動汽車的電池壽命周期包括再利用、再制造、再出售和再回收等階段▼
大眾汽車和Electrify America主張將廢舊電池重新應用于電動車充電站,在那里它們可以儲存太陽能或廉價的非高峰期電網(wǎng)電力,以便在需要時傳輸給電動汽車。
當電池的供電任務徹底結束,無法再為任何領域提供動力時,它們就該進入最后一個階段的再利用(Recycle)了,Recycle指的是將廢舊電池回收,并進行拆解,提取里面的礦物原材料,制造新的電池。
而電池拆解是很難的,它們材料構成和結構排列復雜,不像回收塑料瓶子那么簡單,能夠做到的公司屈指可數(shù)。
前特斯拉首席技術官J.B 施特勞博(J.B Straubel)創(chuàng)立的Redwood Materials公司就是專門從事廢舊電池回收的。該公司曾揚言:“西半球最大的鋰礦和鈷礦就存在美國的舊抽屜里,電動汽車下面的更多。”
此外,回收再利用可以避免電動汽車電池內的鋰、鎳、鈷等元素的毒性造成污染,可以使電池永遠不會被真正地“丟棄”。
解決了電池制造端的問題,消費端也同樣需要改善。適度(Reduce)不是一個技術層面的解決方案,而是一個觀念上的扭轉。
Reduce是指電動汽車的續(xù)航里程適度即可,不一定非要追求最大的續(xù)航水平。
如果消費者接受了這一點,那么在一輛續(xù)航里程為320公里的經(jīng)濟型汽車和一輛續(xù)航里程為640公里至800公里的汽車之間,他們大概率會選擇前者,因為后者的價格要高得多,而且電池更大。
這樣一來,熱銷的車型往往電池較小,前面的三個“再利用”也更容易完成。這使電動汽車在技術上也容易實現(xiàn),因為短續(xù)航汽車用于牽引自身的電量也將更少。
當然,相比之下,消費者更加關心的問題是電動汽車的生命周期、新車折舊曲線和總擁有成本,因此,電池回收問題往往容易被市場忽視。但它卻是電動汽車轉型過程中保證各方利益最大化的一個關鍵問題。
成立不到4年融資37億歐元,歐洲電池獨角獸和寧德時代搶客戶2024-06-04 09:49
|
彭博新能源財經(jīng)報告:鋰離子電池儲能勢將面對來自新型長時儲能的競爭2024-06-03 10:31
|
低空經(jīng)濟“起飛”,電池廠要講“新故事”2024-06-03 09:48
|
氫能加速跑!2040年我國燃料電池車輛滲透率有望達到50%2024-06-03 09:16
|
前4月湖北出口鋰離子蓄電池增長加快:企業(yè)發(fā)貨周期平均縮短1天2024-05-31 18:56
|
日本電池戰(zhàn)略:拽著液態(tài) 提著全固態(tài)2024-05-31 11:55
|
小商小販多手倒賣,“退休”電動自行車電池去向成謎2024-05-30 20:12
|
超3000萬鈉電池訂單簽了!2024年十大鈉電訂單,最大贏家是它!2024-05-30 11:23
|
起大早趕晚集,歐洲動力電池產(chǎn)業(yè)何時崛起?2024-05-29 18:30
|
以更高標準、更嚴要求筑牢動力電池安全底線——獨家解讀《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(征求意見稿)》2024-05-29 09:28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