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政府部門出臺的2020新能源汽車規(guī)劃,2015年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50萬臺,2020年銷量目標為200萬臺。至于2020年的200萬臺是否可以實現我們不得而知。但是2015年的50萬臺肯定不能實現。實際上截止2015年前10月,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大約20萬臺,2015年全年預計銷量將在25萬臺至30萬臺之間,50萬臺的目標注定沒有辦法完成了。
那么一方面是政府對于扶持新能源竭盡全力,即便在中簽率最低的北京,新能源車都可以百分之百中簽,在上海、深圳、廣州等城市,新能源也享受各種補貼,而且不限行不限購,但是即便如此,市場發(fā)展依然不盡如人意,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在遏制新能源汽車發(fā)展呢?
遏制新能源發(fā)展的兩個顯性障礙
部分原因在于新能源汽車的產品和車型不夠豐富,即便新能源汽車發(fā)展了十幾年,但是由于大眾、豐田、通用等燃油車企積極性不高,導致目新能源主要依靠特斯拉、比亞迪等唱主角,即便后來寶馬、日產等也開始發(fā)力,但是總體而言,無論產品的豐富度,還是車型的可選性,新能源車完全無法和傳統(tǒng)燃油車相提并論,再考慮到新能源車比燃油車貴得多的價格,消費者不買新能源車就在情理之中了。
其次一點,就是基礎設施依然落后,雖然國家電網、特斯拉以及很多財團積極投資充電樁,政府也在基礎設施方面大開綠燈,但是因為基礎太差,底子太薄,即便經過幾年大干快上之后的2015年,除了北京、上海和深圳等少數城市,其實全國絕大多數城市的基礎設施都是空白,這顯然遏制了新能源汽車的健康發(fā)展。
4S經銷商的消極態(tài)度是關鍵因素
除了以上幾個顯性制約因素之外,其實新能源還有一個隱形制約因素,就是經銷商的消極態(tài)度。
目前,除了特斯拉這樣的極個別車企可以做到獨立銷售,絕大多數新能源車因為銷量較低,無力支撐獨立的銷售體系,依然是依附在燃油車的4S系統(tǒng)。問題是普通燃油車的4S體系的所有設施、培訓和服務基本都是針對燃油車,電動車因為銷量很少,經銷商普遍不太重視,也無意重新建設一套服務體系。等到客戶上門,基本都是燃油車的客服臨時客串,這些客服人員對于燃油車了如指掌,對于新能源車一知半解,客戶一問三不知,往往乘興而來敗興而返,效果可想而知。
傳統(tǒng)經銷商不喜歡新能源車還有一個原因,就是新能源車普遍結構簡單,沒有發(fā)動機,大多數也省去了傳統(tǒng)的變速箱,這樣就導致出售之后的附加值極低,不但不需要換機油、三濾等傳統(tǒng)保養(yǎng),甚至連火花塞、正時皮帶這些易損件都省略了。而這種省略對于依靠售后維修作為主要利潤的4S顯然不是一個好的消息,他們不喜歡甚至有點討厭新能源車也就在情理之中了。
建立獨立銷售渠道勢在必行
正是因為種種顯性和隱形障礙,導致新能源車的發(fā)展并非盡如人意,所以新能源車要想上位,除了推出更多更新的車型,大力提高產品性價比,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之外,還必須對經銷商渠道進行大刀闊斧的變革,最好能夠建立獨立運行的營銷渠道,和燃油車做徹底區(qū)隔。
目前,特斯拉、北汽等已經建立了獨立的新能源銷售渠道,奇瑞、吉利和比亞迪也在建設之中。雖然在建設階段肯定需要大筆投資,但是因為新能源車和燃油車產品和定位的不同,只有獨立銷售渠道才能更好地將新能源車的優(yōu)勢發(fā)揮出來,這不是一個患得患失的問題,而是一個別無選擇的問題。畢竟電動車的最終發(fā)展目的是代替燃油車,現在你還讓人家?guī)椭阗u車,肯定不是一個好的辦法,建立獨立的銷售渠道已經沒有辦法回避,新能源未來的命運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(責任編輯:admin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