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將到來的廣州車展,汽車共享或將成為一個熱議的主題。
雖然不斷有先進入者“戰(zhàn)死”的消息,但汽車共享領域依然有玩家們在伺機進入。
第一財經網在國內某知名互聯網招聘平臺上發(fā)現,美團放出了分時租賃共享汽車iOS算法工程師和資深Java研發(fā)工程師的招聘信息,這被認為是其將進入這一領域分羹的前奏。而又有消息稱,共享單車的大玩家摩拜剛與國內某新進造車公司達成協議,二者將協同建立共享汽車平臺,未來摩拜將升級成為共享單車+汽車的出行平臺。
一邊是玩家準備進場,一邊卻是場內淘汰賽正在打響。今年3月,從共享租車業(yè)務轉型分時租賃業(yè)務的友友用車因為新一輪融資失敗而宣布倒閉,而就在上個月,另一家從事汽車分時租賃業(yè)務的EZZY共享汽車也宣布解散。
“汽車共享是一個非常重資產的項目,是需要高度規(guī);鸵(guī)范化運營的。” 環(huán)球車享CMO黃春華告訴第一財經網。它是一個對資金、資源要求都非常高的項目。與此同時,它又是一個仍處于市場培育期,市場盈利點和前景都還不甚清晰的項目,需要“燒錢打持久戰(zhàn)”,在這一過程中,稍有不慎,就很可能功虧一簣。
“先烈們”的教訓
“EZZY的倒閉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在市場上的高舉高打,定位較高,以至于成本過高。”黃春華告訴第一財經網。和環(huán)球車享、盼達用車等別的汽車分時租賃商不同,EZZY希望走的是一個小而美的路線,采取會員收會費的模式,采購的也多是寶馬i3這樣的較為高端的車型,希望以更好的用戶體驗來獲取高端消費者的青睞。這造成了前期投入過高,與此同時,在目前整個汽車共享領域消費者行為以及習慣等都尚且無法規(guī)范的情況下,高端化的模式勢必會造成運營成本的居高不下。
在目前城市牌照以及停車資源都非常緊張的情況下,運營成本確實是分時租賃服務商所面臨的成本中非常重頭的一環(huán)。友友用車的聯合創(chuàng)始人李宇在公司倒閉后反省此前的問題時坦承,此前友友用車就是因為過于追求用戶體驗造成了成本的居高不下,和外界想象的不同,購車的成本雖然是分時租賃企業(yè)投入成本中,非常厚重的一筆,但這一筆成本是相對靜態(tài)的,而包括停車費、充電費以及運營人員費用,其實是第二大也是非常關鍵的一筆成本。友友用車此前提供市場的,也基本上是新能源汽車,她提到,在此之前,當車輛的電快要用盡時,運營人員需要三班倒把車開到充電樁進行充電,然后再放回離用戶最近的地方。這樣一來,友友用車的人員運營成本大大增加。
這種情況并不是孤例。第一財經網此前從環(huán)球車享了解到的情況也是這樣,由于分時租賃基本上都采取隨借隨還的模式,這導致了借還車的潮汐效應。比如早上到地鐵站的車輛可能會比較多,甚至會出現還回來的車超過停車位數量的情況,那么,在這種情況下,就需要線下的調度員將車運到附近車源較少的網點。
對此,李宇曾公開表示,不應該過于強調“用戶體驗”。不過,對于本來就是致力于改善用戶出行習慣和體驗的創(chuàng)業(yè)項目來說,要在用戶體驗、運營成本以及效率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,本來就是分時租賃項目運維的“命門”所在。
“汽車分時租賃是一個好的項目,需求肯定是存在的。” 晨興資本的合伙人程宇在接受第一財經網采訪時稱,但是,在看了好幾個類似的項目之后,程宇并沒有投任何一家,在他看來,與共享單車不同,共享汽車對于渠道的依賴非常高,簡言之,要做到讓用戶信賴,對平臺產生黏度,那就必須要加大車輛的投放密度。而共享汽車不像單車,隨便買一批車,往大街上一放就可以了,還必須要找到停車點、充電點,但是在大城市,這些資源恰恰又是非常稀缺而且分散的。
“因此,尋求政府的支持其實非常的關鍵。”黃春華說,一旦政府支持這個項目,在這些方面都會給予更多的支持。為尋求政府的合作,環(huán)球車享在進入一地市場時,一般都會選擇當地本土的汽車品牌,比如在合肥和江淮合作,在蘇州和北汽合作,盡量拉攏資源方“站隊”。同時,在路線設置方面,也盡量貼合政府的發(fā)力點,比如在西安,其就盡量選擇政府“一帶一路”的線路進行車輛的投放和布局,以此降低成本。在政府支持力度大的城市,目前環(huán)球車享的項目基本上已經可以做到運營環(huán)節(jié)的盈虧平衡,比如嘉興。先樹壁壘再談盈利
當然,政府合作只是一個方面,其實更綜合來說,是企業(yè)在精細化運營、成本管控以及應用技術方面的創(chuàng)新能力。“現在的企業(yè)都還處于建立壁壘的階段,離盈利肯定還很遠。”黃春華直言不諱。那么,壁壘都體現在哪些方面?
首先,對于分時租賃來說,肯定是規(guī);洕V挥幸(guī)模足夠大,才能做到改變用戶習慣,提升單車的使用效率。要做大規(guī)模,資金肯定是其一。第一財經網了解到,目前幾乎所有分時租賃的企業(yè),投放的車輛都是自有,以一輛
電動車10萬元的成本計算,比如環(huán)球車享目前的1.8萬輛車,購車成本就高達18億元左右,這考驗的是業(yè)內公司的資金獲取能力,所以,也可以看到,現在場內主流的分時租賃企業(yè),幾乎都有整車廠的背景,按照此前普華永道思略特的數據,現在市場的玩家中,有超過七成有主機廠背景。
比如,率先出現在重慶街頭的Car2go就是戴姆勒集團推出的汽車共享平臺,其車型以奔馳的smart為主;而寶馬共享出行服務ReachNow(即時出行)也在近期登陸北京,主要以寶馬i3和MINI兩種車型為主。
其次,如何加速快跑,搶在競爭對手之前,通過政府支持、跨界合作將更多的資源掌控在自己的手里。第三,如何加強運營管控、成本管控,是非常關鍵的問題。也是企業(yè)的核心競爭力。比如在車型上,目前市面上的公司,幾乎都選擇電動車作為主力投放車型,單車成本低、使用成本低,但是,問題也非常明顯,續(xù)航里程有限,車輛需要更多空置充電時間,就在無形中降低了單車的租用率和產出,那么,如何去平衡前期的投入成本和后期的運營回報,就需要對此前的數據進行深度的分析和整理,來進行改進。
“從長遠來看,這個市場肯定是巨大的。但是,星星之火,如何燎原,考驗的是打持久戰(zhàn)的能力。” 黃春華告訴第一財經網。他認為,一旦規(guī)模真正做起來,后續(xù)的盈利想象點還是值得期待的,比如車身廣告,比如數據服務,比如基于大量基盤用戶而誕生的二手車或者是新車業(yè)務。
雖然前景可期,但誰也不知道那一天還有多久才能到來。按照普華永道思略特的觀點,2017~2018年將是汽車分時租賃發(fā)展的關鍵期。雖然目前市場還未成熟,但是無論是整車廠還是互聯網企業(yè)已經紛紛布局,玩家?guī)缀醣M數進入市場。在2018年后,這一市場格局將逐漸趨于明朗,未來分時租賃市場也將形成3~4家全國范圍內絕對領先的企業(yè)。
不過,即便是這些企業(yè)能夠做到大規(guī)模、高密度地為市場提供服務,但對于消費者來說,估計仍然還是希望擁有一輛車。相關數據顯示,在Uber的大本營美國舊金山灣區(qū),在Uber興起后其新車銷量并沒出現下降,反而增長40%。而按照著名咨詢公司波士頓此前發(fā)布的報告,“汽車共享對新車銷量影響甚微”。該機構甚至預測,即便是到2021年,在提供汽車共享服務的市場,汽車共享的持續(xù)增長對新車銷量的影響僅為1%。
(責任編輯:admin)